"万里南来第一船"--北京通州打造大运河文化品牌

载入中...

光明日报记者 张景华

" 河冰初解水如天,万里南来第一船。彻夜好风吹晓霁,举头红日五云边。"元代诗人贡奎的《二月二达通州》,让北京通州多了几分诗意。

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的运河文化广场,位于长安街东沿线长线,是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不远处的大光楼旁边,京杭大运河、温榆河、通惠河、运潮减河、小中河等五条河在此汇集,形成了大运河北源头五河汇流的壮观景象。

漫步在通州运河两岸,历史遗存不时映入眼帘。远处的燃灯塔,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北京地区最高最大的塔。在明代,"古塔凌云"是"通州八景"之首,是通州的象征,有"一支塔影认通州"之誉。

北京通州,五河交汇之处。周肖摄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作为漕运枢纽和北京的门户,通州因"漕运通济"而得名,曾是久负盛名的水陆都会和盛极一时的皇家码头。水之韵、帆之影、塔之风成为通州文化的标识;皇木厂、中仓、斗子营、江米房、北果子市等鲜活形象的域名,见证了运河漕运昔日的辉煌;而三教庙、大光楼、京东第一驿、八里桥等,则伴随着千年大运河,成为通州的历史文化符号。

如今,大运河文化带已被列入北京三大文化带之一。在《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中,将"推进长城文化带、西山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的保护利用"列入了主要任务。结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将更多地开展大运河及其遗迹保护工作,使历史文化与北京城市副中心交相辉映。

通州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通州将把运河文化、文物保护、旅游开发、城市规划和新城建设结合起来,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通州大运河文化品牌。

在文化传承上,通州会挖掘和传承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保护路县古城、通州古城、张家湾古镇三个重要历史遗迹,把副中心建设成为古今同辉的人文城市。在文化品牌建设上,通州将启动大运河5A级景区建设,依托悠久的运河古迹、宝贵的自然景观、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兴的生态休闲旅游资源,整合周边景区,挖掘通州特色历史文化元素100项,建成运河历史文化展览馆,把运河作为通州文化旅游产品的重要识别要素,形成大运河文化旅游带。在产业融合上,通州将规划建设一批公共设施,包括文化艺术中心、歌舞剧院、运河博物馆、体育中心等,挖掘、培育新兴旅游业态,依托文化遗产保护、特色小镇建设,打造特色鲜明的运河休闲文化旅游板块。通州还计划依托宋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构建"旅游+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并结合水系园林景观建设,植入旅游功能。

与此同时,北京正在加强运河沿线的建设,在"十三五"期间,实现京杭大运河通州、香河和武清段河域正式通航。

作为活态遗产,沟通中国五大水系、连接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的大运河,至今仍在交通运输、生态环境、旅游观光、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运河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也为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理念和实践。

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中,通州是未来北京的城市副中心,未来的城市副中心发展将以文化为灵魂,大运河必将是通州的聚魂之核。对于孕育了通州历史文化的大运河,其文化内涵无疑在提升通州这个城市副中心的影响力与辐射力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