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金刚:骷髅岛》 打怪兽都能这么文艺

由汤姆·希德勒斯顿、布丽·拉尔森、塞缪尔·杰克逊主演的怪兽大片《金刚:骷髅岛》,自3月24日上映以来,迅速变成国内票房“怪兽”。该片连续3天票房破亿,累计票房逼近5亿元大关,成为近期势头最为生猛的好莱坞大片。

怪兽电影

也拍得如此用心

李严评分:★★★★

《金刚:骷髅岛》是一部情节紧张、特效逼真的怪兽电影,但如果你只把它当成一部流于爆米花大片水准的怪兽电影,那就要损失不少观影乐趣了。

作为怪兽电影的典型作品,从1933年诞生第一部《金刚》,到2017年的这部《金刚:骷髅岛》,这只令人又爱又怕的怪兽,已经陪伴人类走过了80多年,却依然能够不断推陈出新。出品方传奇影业极度看重这枚重磅电影IP,在“电影宇宙”蔚然成风的21世纪,他们决心打造“怪兽电影宇宙”。

“怪兽电影宇宙”从2014年的《哥斯拉》开篇,《金刚:骷髅岛》则是第二部,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果然,《金刚:骷髅岛》在片尾第二个彩蛋中曝光了“怪兽电影宇宙”的未来阵容,除了已有的哥斯拉、金刚之外,基多拉、魔斯拉、拉顿等日本东宝电影中的怪兽形象都将现身,预示着“怪兽宇宙电影”将上演更大规模的怪兽大乱斗。

这就是传奇打的如意算盘,其实他们已经做好了规划,《金刚:骷髅岛》之后,《哥斯拉2》以及更具有噱头的《金刚大战哥斯拉》将相继到来。

怪兽电影尤其是日本特摄怪兽电影中,常有反战、反核、环保等寓意,《金刚:骷髅岛》继承了这份历史遗产,并且加入了新鲜的元素。

导演乔丹·沃格特-罗伯茨作为资深影迷,以及日本漫画迷、动漫迷、游戏迷,不仅致敬了各种版本的《金刚》以及日本特摄怪兽电影,还为《金刚:骷髅岛》注入了一些文学性。

电影一度要把背景设置在1917年,是导演乔丹·沃格特-罗伯茨坚持要放在越战时期,因为他要把大导演科波拉的经典电影《现代启示录》与怪兽故事结合起来。《金刚:骷髅岛》片中屡屡出现的红日镜头,塞缪尔·杰克逊的角色的故事,也的确是在致敬。

不过,有人或许不了解,《现代启示录》的灵感之源是一部文学巨著——英国文学大师约瑟夫·康拉德的代表作长篇小说《黑暗之心》。在《金刚:骷髅岛》拍摄之前,导演给演员放映的参考电影中,便有《现代启示录》的纪录片,那部纪录片的名字就叫《黑暗之心》。

电影开始后,听到“抖森”汤姆·希德勒斯顿饰演的角色名字叫康拉德,再听到约翰·C·赖利出演的被困骷髅岛的二战老兵叫马洛,这正是《黑暗之心》的主角的名字,更能够确定,导演罗伯茨这的确是要致敬约瑟夫·康拉德。这么一来,似乎电影里那些黑乎乎的镜头,也有致敬的用意了。

康拉德的《黑暗之心》被视为是英国文学史第一部真正意义的现代主义小说,讲述一个矢志将文明带到非洲的理想主义者,堕落成贪婪的殖民者的故事。这部小说呈现的人与人之间、不同种族与文化之间的矛盾冲突,极具深意。

在《金刚:骷髅 岛》中,前往骷髅岛探险的情节,难免一丝《黑暗之心》中殖民与反殖民的色彩,导演也发出了与《黑暗之心》类似的疑问:人与人、人与怪兽究竟存在多大的区别?人与怪兽到底应该如何相处?然后给出了一个“和谐共处”的答案。

所以,《金刚:骷髅岛》这部怪兽电影,能够拍得这么用心,必须大大鼓励。

一部佳片不应只是看视效

王菲 评分:★★★★☆

我们看一部电影大片时,经常会称赞其出色的视觉效果。《金刚:骷髅岛》便受到了如是待遇。该片的视觉效果确实出色,我们若是坐在IMAX影院里看3D版本,那简直是有身临其境之效,我们简直是跟着主人公一起去骷髅岛大战骷髅蜥蜴了。这一场冒险,着实叫观众感觉惊心动魄。

但一部商业片的优点仅有这么多吗?显然不是。《金刚:骷髅岛》在视效之外出色地把一个老生常谈的故事和当代世界相结合。它所谈论的话题也十足深刻:人类是否应该成为自然的主宰者?战争带给我们的是英勇正义还是供我们释放嗜血本能?我们看见的“邪恶”是否是真正的邪恶?我们“匡扶正义”的结果是天下太平还是为真正的恶势力扫除障碍?这是每个地球公民都要认真思考的话题,也是对当今国际局势的微妙映射。

《金刚:骷髅岛》中,抖森这样大牌的主演和视觉效果都是我们关注的热点,但我们首先关注的应该是影片为何将故事发生的背景设置在越战即将结束时,这种设置的用意何在?

近年来商业片和文艺片的界限似乎越来越清晰了,但很多时候这只是观众的一厢情愿。如果所有有着严肃命题的影片都要归位文艺片,那么《金刚:骷髅岛》也应算作此列。如果我们只是执着于视效,那么这部技术与思想内涵双优的商业片则显得有些浪费了。电影业人士多次呼唤过观众要关注艺术电影,关注经典电影,不要总是沉溺于简单的视效娱乐中。这种声音让艺术电影,也就是我们中国俗称的商业片愈发对立起来。及至今日,我们也应该开始疑惑,观众是否有深入理解商业片的习惯和能力?

在《金刚:骷髅岛》首映之前,我们在很多电影媒体上看到了对该片视效的解读和推荐,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商业片身上。我们对商业片的认识似乎被据现在“大制作”“大投入”“大明星”身上了。很多时候我们忘了,一部成功的商业片一定是以优秀的故事引人入胜,以人类共同的情感打动人,以触动人们心底的情感和人们关切的话题而和观众产生共鸣。商业片如此才能做到雅俗共赏。

如果我们的观众都变成“技术控”,那么电影院将很快变成VR游戏厅。我们对进口大片的引进讲究技术,我们对自己国产商业片也会施加同样的标准。如此一来,我们全都成了技术的奴隶,电影艺术变成了电影技术。走进电影院还会有什么乐趣呢?

评论

  • 相关推荐
  • 新闻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汽车
  • 科技
  • 房产
  • 军事

精彩视频